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7
地藏經玄義-第7集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註》綸貫第一面,倒數第二行當中看起。我們將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是以地藏慈王,偏向幽冥界內,以同體慈悲,劫劫救援而未艾。釋迦文佛,特昇忉利天中,報聖母恩德,諄諄付囑以頻申。令向佛法中,獻少水少華,並脫幽途之苦。俾從大士前,能一瞻一禮,咸蒙勝地之歡。功莫京焉,義叵量矣。】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是說本經的緣起,綸貫前面這個小序寫得非常好,段落層次清清楚楚,從法界的根源一直講到這部經的緣起。因為前面一段敘說六道的由來,六道是眾生迷得深,造的業廣,果報很苦。『是以』兩個字,就是指這樁事情,正因為這個緣故,地藏菩薩發大慈悲心。這個地方稱為『慈王』,這是對於慈悲稱讚到極處,意思是說,諸佛菩薩慈悲,地藏菩薩比他們更慈悲,是慈悲中之王。何以見得?『偏向幽冥界內』,特別在罪苦眾生這個地區,他去教化。『以同體慈悲,劫劫救援』,「劫劫」就是無量劫,永遠沒有止境的。這一點,諸位同修已經不是初學,我們一定要曉得,任何一尊諸佛如來、任何菩薩,到地獄去教化眾生都稱地藏菩薩,這個道理要懂,你才真正體會到「法門平等」,「萬法一如」。如果在現前這個時代,任何佛菩薩到我們娑婆世界來作佛,名號都要叫釋迦牟尼,不能用其他的名號。
諸佛菩薩沒有名號,名號是怎麼建立的?是因眾生根性不同而建的。為什麼一切諸佛如來,在此時此處成佛要稱作釋迦牟尼?此時此處的眾生,沒有慈悲心,自私自利,不知道愛護眾生,不曉得敬愛別人,所以名號要用釋迦。「釋迦」是能仁,能仁慈的待人接物,是這個意思;此時此處的眾生心不清淨,濁惡到了極處,所以用牟尼,「牟尼」意思是寂靜。所以名號是因眾生而建立,不是菩薩喜歡這個名號,沒有這個意思。所以名號是度眾生的,度此時此處眾生。你就曉得任何人到地獄去教化眾生,都稱地藏菩薩,都是地藏菩薩的分身,如果我們發願到地獄度眾生,也是地藏分身。這在在處處顯示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不但理上是一體,事上也是一體。大經常講「迷悟」,諸佛菩薩悟,就是悟這個事情,一切凡夫迷,也是迷這個事情。這樁事情沒有迷悟,理沒有迷悟,事也沒有迷悟,迷悟在人。我們對這個讚歎意思就明白了,這是特別的悲願,不忍心看到眾生苦,見到眾生苦,就得想辦法幫助他離苦得樂,所以地藏是「偏向幽冥界內」。
我們要問,地藏菩薩在幽冥界內度化眾生,人間來不來?「幽冥」指的是地獄道,其他道有沒有?幽冥界內都這樣慈悲,其他界內哪有不到的道理?就全都包括了。菩薩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時時刻刻在我們周邊,我們是肉眼凡夫不認識,辜負佛菩薩的恩德,這是真的。從哪些地方能見到?如果從顯著的佛菩薩的形像,你見到佛菩薩的形像,佛菩薩就在;你看到佛菩薩的經典,佛菩薩也在;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一些人,別人勸你行善,又何嘗不是佛菩薩示現?如果我們自己的機緣成熟,這就是經上所講的「冥感冥應」。我們的機緣成熟,確實很多人自己不知道,如果不是機緣成熟,你怎麼會遇到殊勝的緣分?現在人講「機會」,你怎麼會遇到這麼好的學佛機緣?從這些地方就知道,緣成熟了。而佛菩薩感應,實在講是不可思議!往往感應是佛菩薩不思議威神加持,加持在一個人身上,給你說幾句話,時間只有幾分、幾秒鐘,而那幾句話,說話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怎麼說出來的,那就是佛加持。這種情形,講經的法師大德這個感觸特別明顯。
過去諦閑老法師講《圓覺經》,那個時候有江味農居士、蔣維喬居士,這都是民國初年在家學佛傑出的人物。這些人聽經,一面聽一面寫筆記,把老和尚講的東西記下來,有好幾個人,記下來交給江味農居士整理,以後就出版一本《圓覺經親聞記》。你們看那個序文,他們整理出來之後送給諦閑老法師看,諦閑老法師看了,這好!這是我講的嗎?他自己都不曉得。這是什麼原因?在講台上佛力加持,他說出來自己都不曉得,這真的一點不假。我跟大家講的話也都是真實話,我上台講經這麼多年,我講的真的不知道,講完之後你問我講什麼?不曉得。講經之前我沒有準備,我不知道怎麼說出來的,這是非常明顯的佛力加持。我們在講台上兩個小時,決不是兩個小時從頭到尾都加持,不可能有這個現象,在當中幾分鐘的加持,頂多不過十幾分鐘的加持,時間都不長。所以大眾聽了歡喜,不是我有能力,是大家機緣成熟,佛力加持。每一個講經說法的人,都有這個經驗。我們才曉得,日常生活當中碰到,我們在關鍵的時候、困難的時候,遇到人給我們講幾句話,我們聽了豁然貫通,這是佛力加持。你不相信,再問,你怎麼會講出這話?他也不曉得。
所以才知道,諸佛如來常在我們周邊,慈悲到了極處。他們是「同體慈悲」,我們哪裡曉得同體?我們只知道自己,貢高我慢,總是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高。尤其是出家人,從前人說方袍大袖一穿,「方袍大袖」指海青,就比人高一等。高到哪裡去?高到三途惡道去。這不是德高,是你造的業高。諸位要曉得,貪瞋痴慢是根本煩惱,瞧不起別人,你增長煩惱。出家人,別人尊重那是他的事情,我們在佛經看到,特別是在《華嚴經》,《華嚴經》是根本法輪,你們看五十三位善知識是諸佛如來的化身,各個謙虛,尊重別人。清涼大師在科判裡面,科題是「謙己推人」,謙虛自己,推重別人。這是教我們,這麼多善知識,每一個人都是這樣表現,讓我們有深刻的印象,自己要謙虛。我們讀《釋迦方誌》、《釋迦譜》,這是古人給釋迦牟尼佛寫的傳記,在《大藏經》裡面。你看釋迦牟尼佛的為人,對於一個微賤的貧民,世尊對他都很尊重,不敢輕慢,遇到人家有困難,立刻起來就幫助他。老太太眼睛花了,穿針穿不上,釋迦牟尼佛看到,立刻接著幫她穿針,哪有輕慢人的道理?學佛愈學脾氣愈大,愈學脾氣愈怪,愈學愈傲慢,錯了!那是往地獄去。
我們要留意,看看佛菩薩的行誼,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的處事待人接物,諸佛菩薩教化眾生「大用無方」,所以一定要有智慧,沒有智慧學不得。佛菩薩的智慧,佛菩薩的造作,完全是高度智慧的表現,決定是讓眾生得利益。我們沒有智慧,學人家那個樣子,學得不像,做出來之後讓眾生誤會,讓眾生生煩惱,這就錯了!你仔細看經典,佛菩薩應付眾生、應付社會,多麼靈活、多麼活潑,在在處處令人歡喜。開放,開放得叫人歡喜;保守,保守得叫人歡喜;什麼時候開放,什麼時候保守,他知道觀機。我們今天很糟糕,對於開放的人,我們保守,讓他討厭;對於保守的人,我們開放,也讓他不耐煩。人家用得是恰到好處,我們用錯了,我們不會用。為什麼不會用?沒有智慧,只曉得學那個模樣,不知道那個模樣該在什麼地方表演,表演錯了地方,這真正談何容易!
當我們智慧沒有開怎麼辦?只有跟著老師。古人親近善知識,有親近很多年不離開,這是什麼原因?還沒有學到這個本事。學到這個本事之後才能出師,這是我們在古德裡面看到,有人親近善知識,幾個月就離開了,他學會了;有人二、三年離開,有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不離開。不離開有兩種人:一種還沒有學到,一種已經學到。為了報老師之恩,感謝老師,不願意離開老師,依舊親近老師,這是表演知恩報恩;另外一個意思,幫助新來的同學,以學長的身分來帶領新來的同學。
我們總要細心,才真正能夠學到東西。細心是一樁事情,真誠、清淨、慈悲是骨幹,一定要有真誠、清淨、慈悲心。慈悲心是愛心,我們現在講的護念、愛護、關懷、照顧,這都是慈悲,這是從真心裡面流出來。我們今天最大的麻煩,是不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同體。如果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同體,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世界上還有什麼戰爭?人為的災害一定斷絕了。因為不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同體,所以才發生許多的矛盾。發生誤會,發生衝突全是錯誤的,這就是迷惑顛倒,就是佛經講的「痴迷」。
痴迷眾生多,迷得很深,迷得很重,迷得很廣,諸佛菩薩很有耐心的去幫助他們。最主要是幫助他覺悟,其他的幫助都是屬於枝葉、皮毛,幫助他覺悟,那是根本,他一覺悟就成佛,就超凡入聖。悟什麼?悟同體。世出世間一切法,情與無情同一個法性,法性是體,能現能變,虛空法界依正莊嚴是所現所變,所現所變雖然不同,體是相同的,稱「同體大悲,同體大慈」。慈是與樂,悲是拔苦,也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這樁事情要怎麼做?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他的痴迷破了,苦就沒有了,他真正覺悟「同體」,樂就現前。這個樂就是佛經講的「大自在」,我們這部經一開端,世尊放光裡面「大圓滿」、「大自在」,那是真樂。很可惜的眾生迷得深,幾個人一聞佛法就覺悟?不能說沒有,但是太少了!
從前方東美先生告訴我,他說在中國歷史上有幾個惠能?惠能以前沒聽說一個,惠能以後也沒有聽說有一個,那是聽一次就覺悟了。他是在賣柴,聽人家念《金剛經》,就那麼短的時間,他一聽他就破迷開悟,這個希有!我剛學佛方老師就勸我,惠能法師是學不到的。以後我親近章嘉大師、李老師也告訴我,不能學,我們決定學不到;因為我最初接觸的經典是《壇經》,就特別喜歡。方先生勸我學法相,李老師勸我學淨土,勸我讀《印光大師文鈔》,他們說的的確是有道理。可是在那個時期,我對於般若,對於宗門這些典籍語錄,我還是有濃厚的興趣。這就是說,所謂是「一聞千悟」的這種人是少數,太少太少了,大多數的人是中下根性。自己一定要曉得自己的根性,要接受善知識的誘導,我們跟著他走,隨順他的引導,我們會走出一條光明的大道。這樣的人已經就很難找,已經很不容易,這是做學生的態度,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對老師有信心。《華嚴經》說:「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是你將來證道的根源,是修積一切功德之母。母是能生,能生一切真實功德,這是信心。
如果我們對於善知識沒有信心,你就不必跟他學,為什麼?浪費光陰。這個善知識縱然是佛菩薩再來,你跟他沒用處,你學不到東西。如果這個知識,沒有什麼學問,也沒有什麼德行,如果你對他充滿了信心,他講一、兩句好話,你真聽懂接受了,反而你一生受用無窮。信心重要,你成功失敗的關鍵,就在對老師有沒有信心。所以不是我們心目當中最佩服的、最敬仰的、最羨慕的,這個老師你不要跟他,你跟他真的是浪費精神與時間,這非常可惜!所以我們選擇善友要很慎重,固然有人跟我們介紹,我們自己還要仔細觀察,然後親近才得大利。
你真正想學,善知識沒有不肯教的,這是說真話,方老師、李老師閒談當中都說得很多。一個真正有智慧、有學問的人,他一生最大的期望就是有傳人。他傳給誰?這樣的學生可遇不可求。李老師告訴我,自古以來傳人不容易得,他說學生找老師難,老師找學生更難,到哪裡去找?這都得靠緣分。我們在古籍裡面看到,代代相傳,一脈相承傳下來,真正能傳法的人記載的不多。還有許許多多善知識,一生遇不到傳人,他走了,那也就完了,這個太多太多了。所以遇到真正肯接受的人,哪有不全心全力照顧?比照顧自己兒女還要親切十倍都不止。這是什麼?法身慧命的寄託,比我們世間人傳宗接代看重得太多。傳宗接代是你一家的家族,而這個傳承是續佛慧命,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他怎麼不重視?但是學生到哪裡去找?找不到。
我早年在世界各地方弘法,做得很辛苦,為什麼?只有一個人,沒有助手。所以在那一段時間,我每年都會回台灣一趟,我回去一定去看李老師。我一定會勸請,請他多培養幾個學生,讓我們在外面弘法有同學、有伴侶、有助手。他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我大概說了十幾次,最後一次他聽到就說:「你替我找學生」,從此以後我再不敢說了,我想想,我找不到學生,真找不到。在這個時代,找一個百分之百服從聽話的學生,沒有,而陽奉陰違的學生很多。李老師在台中講經說法三十八年,親自聽他講經說法,最保守的估計也超過五、六十萬人。我在台中的時候,那個時候他講經十年,聽眾已經達二十萬人。這裡面有沒有學生?經常跟隨他,接受他教導學習講經的也有幾十個人,這幾十個人真正能傳他的,找不到。現在在台中有周家麟居士和徐醒民居士兩個人,他們年歲都大了。周家麟居士大概也有七十六、七歲,徐醒民居士今年也七十一歲了。底下還有沒有傳人?難說了,所以很不容易!
我們要發心,什麼人發心續佛慧命,佛菩薩必定加持他,必定把他當寶貝看待。為什麼?太希有了。你要發心弘法利生,首先要把分別執著捨掉,這是感應裡面第一個條件。你有分別執著,佛菩薩想幫助也幫不上,那是障礙,障礙不在佛那邊,在我們自己本身這邊。你要把「我」捨掉,把「私」捨掉,起心動念,念念希求正法久住,念念希求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個心就相應。你能發這樣的真心,就得諸佛菩薩的感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幾句話說明,諸佛菩薩沒有離開我們,只是我們自己有嚴重的障礙,抗拒了佛的慈悲,使佛力對我們加持不上。這個抗拒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特別是執著,就是我執,嚴重的執著我與我所。我,任何人不能侵犯,我所有的,任何人也不能侵犯,這個事情麻煩了。要破除我執一定要從事相下手,我所有的任何人都可以拿去,都可以享受,你的心量就開了,就不執著了。我享受跟他享受有什麼兩樣?我跟他是同體,所以你這麼一想開,每個人把我的拿去時,我都很快樂、很自在。先破我所,然後才能破我執,從我所有的先捨。佛法菩薩法門,第一是布施,「布施」就是你要捨,你能放下。你樣樣都能捨得,樣樣都可以與一切眾生共享,不獨享也不歡喜獨享,這是我們要學習,真正講修行,第一個就要修這個。
佛接觸眾生是有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四悉檀」、「四攝法」。四悉檀是什麼意思?悉檀是梵華合譯,「悉」是普遍,「檀」是布施,悉檀就是遍施,無條件的遍施。第一條是「世界悉檀」,它是什麼意思?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們能不能做到?四攝法裡第一條布施,施捨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個太重要了!重要在哪裡?破我們堅固的執著,堅固就是慳貪,破慳貪。我們一切都能施,外財能施,內財也能施。佛經講「內財」,指的是耳目心髓,指我們這個身體都能布施。可是你聽話要會聽,你不要聽到佛說耳目心髓都可以施,好了,我就布施器官,我就捐贈掉了。你把你全身的器官統統布施掉,這不是遍施,你只布施幾個人,你哪裡是遍施?你要想到「遍施」是什麼意思?要用我的眼幫助一切眾生看,一切眾生沒看清楚,我看清楚了,我這個眼就是布施一切眾生;我用耳幫助一切眾生聽,一切眾生沒聽清楚,我聽清楚了,這叫遍施。換句話說,這個身活在這個世間為誰?不是為自己,為一切眾生,我這個身就全布施了。你每一天穿衣吃飯都是布施,為什麼照顧這個身體?為了照顧一切眾生,佛說話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你們看經文沒看懂,我看懂了,我布施,你們聽沒聽清楚,我聽清楚了,我在轉告你們。不是為我活的,也不是為我家族傳宗接代活的,我們是為正法住世,是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而活著,這樣你就全布施了,內財、外財統統施了,這才叫遍施。你有一點自私自利,有一點分別執著就錯了,就又迷了,又回頭了。特別是初學的階段,進進退退,一會兒開放,一會兒收縮,這是正常現象,這不奇怪。我們今天如是,我們想到諸佛菩薩在因地,又何嘗不是如是!一念覺就開了,一念迷就收縮了,這一生當中能夠有一、兩次開放就很難得了,從來不肯開放,居然開放個一、兩次就很希有,希望開的次數愈多愈好,時間愈長愈好,要在這上面下功夫。我們決定不為自己,佛所講的這個話,我們就聽懂了。世間再聰明的人,再有智慧的人,如果自私自利不肯放下,諸佛如來當面給他講經說法,他也聽不進去,他也聽不懂。所以我們要接受佛法,先要把心理的障礙去除,然後才不辜負諸佛菩薩永恆無間的在照顧我們,這是「劫劫救援而未艾」。地藏菩薩是代表一切諸佛如來。
再說到本會,『釋迦文佛,特昇忉利天中,報聖母恩德』。《地藏經》講經的因緣很特別,是世尊在他四十九年教化因緣將要結束圓滿的時候,最後一次升忉利天,所以這個法會是在忉利天宮開的。為什麼?他的母親在忉利天宮,這個法會是特別為報母恩而開的。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降生之後不久,在世間人眼光上來說,他母親過世,這個小孩命苦,才出生媽媽就沒有了,命苦,多可憐!這是世間人的眼光。哪裡曉得他母親生了一個成佛的兒子,福報太大了,世間的福報小她不能住,她要找大福報的地方去享受,所以她生忉利天享天福去了,我們世間人看不到。
002 佛说阿弥陀经 汇集
00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汇集
004 普贤菩萨行愿品 汇集
005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汇集
006 往生论 汇集
007 地藏菩萨本愿经 汇集
008 十善业道经 汇集
009 太上感应篇 汇集
101 认识佛教 汇集
102 净土资粮 汇集
103 学佛问答 汇集
104 佛典寓言 汇集
105近代往生录 汇集
201 细讲弟子规 汇集
202 东魁禅语 汇集
203 弟子规看天下 汇集
204 孩子要有好老师 汇集
205 教孩子的学问 汇集
901 经典文章 汇集
净宗学院| http://new.pllc.cn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http://www.amtbhk.com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http://www.amtb.tw
华藏卫星电视台| http://www.hwazan.org/web/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http://sxjyqqw.org